寒风裹挟着雪粒,抽打在悬瓠城斑驳的城墙上。
陆昭站在难民队伍末尾,裹紧了单薄的衣衫。
他随顾氏商船抵达悬瓠渡口时,正遇上魏军斥候在城外游弋。
商队管事塞给他一块胡饼,匆匆道:“小郎君自求多福吧,这城怕是守不住了。”
悬瓠城门只开了一条缝,守军手持长矛,挨个盘查入城者。
陆昭摸了摸怀中的帛书,指尖触到油布包裹下的硬质边缘,稍稍安心。
“姓名?
籍贯?”
一名满脸胡茬的军汉拦住他。
“彭城陆昭,家父陆明远,曾任县学博士。”
军汉眯起眼,上下打量他:“读书人?”
陆昭点头,对方却冷笑一声,突然伸手按住他肩膀:“魏军细作惯会冒充士子,搜身!”
陆昭还未来得及反应,两名士卒己粗暴地扯开他的衣襟。
玉佩“当啷”一声落地,同时掉出的,还有那卷油布包裹的帛书。
“这是何物?”
军汉弯腰拾起,粗粝的手指拨开油布一角,眼神骤然一凝。
帛书上的朱砂纹路在雪光下泛着暗红,像是干涸的血迹。
军汉脸色变了,猛地合上帛书,低喝道:“带走!”
悬瓠城守府内,炭火盆烧得正旺,却驱不散厅堂里的寒意。
陆昭被推搡着跪在青石地上,膝盖生疼。
他抬头,看见一名身着明光铠的将领背对着他,正凝视墙上悬挂的淮北舆图。
“萧将军,人带到了。”
军汉抱拳。
那人缓缓转身。
陆昭第一次看清萧元启的模样——三十岁上下,面容冷峻如刀削,眉间一道旧疤斜贯至颧骨,眼神锐利得像是能刺穿人心。
萧元启伸手,军汉立刻递上帛书。
他展开扫了一眼,瞳孔骤然收缩。
“《山河阵图》……”他低声念出这西个字,嗓音沙哑,像是久旱逢霖的旅人终于见到水源。
陆昭心头一震。
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,竟是失传百年的兵法奇书?
萧元启合上帛书,目光如电射来:“这书,你从何处得来?”
“家父所传。”
陆昭咬牙道。
“陆明远?”
萧元启冷笑,“一个县学博士,怎会有这种东西?”
陆昭沉默。
他确实不知父亲为何藏有此书。
萧元启踱步至他身前,突然一把揪住他的衣领,将他拽起:“听着,魏军己在城外扎营,悬瓠城最多撑十日。
你若能解读此阵图,我便让你活;若不能——”他猛地松手,陆昭踉跄后退。
“——我便将你吊在城头,让魏军的箭矢替你作答。”
当夜,陆昭被关进守府偏院的一间厢房,门外站着两名持刀甲士。
案几上摊开着那半卷《山河阵图》,烛火摇曳,映得朱砂纹路如血流动。
他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帛书上的文字是古篆,夹杂着晦涩的兵家术语,但父亲曾教过他辨识古字,勉强能读懂一二。
“……水无常形,兵无常势,故阵者,借天地之势而变……”他指尖轻触图卷上的山川标记,忽然发现某些线条在烛光下竟微微泛金,似有隐藏的脉络。
“这是……地势与星象的对应?”
他喃喃自语。
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。
陆昭迅速合上帛书,抬头看见一名素衣女子推门而入,手中端着一碗热汤。
“将军命我送些吃食。”
女子声音清冷,眉眼间却透着疲惫。
她约莫二十出头,衣饰简朴,却掩不住骨子里的贵气。
陆昭接过碗,热汤里飘着几片野菜,汤底沉着少许粟米。
他抬头问道:“姑娘是?”
“苏绾。”
她淡淡道,“城中医女。”
陆昭点头致谢,却见她目光落在案上的帛书上,神色微变。
“你识得此物?”
他试探道。
苏绾摇头,转身欲走,却又停步,低声道:“萧元启不是善类,你若想活命,最好别让他失望。”
陆昭心头一凛,还想再问,她却己推门离去。
翌日清晨,战鼓声震彻悬瓠城。
陆昭被甲士拖上城楼,寒风扑面,他眯眼望去——城外旷野上,黑压压的魏军阵列如潮水般涌来,旌旗猎猎,铁甲映着晨光,刺得人眼生疼。
萧元启立于城头,冷声道:“看出什么了?”
陆昭攥紧帛书,强迫自己镇定。
他忽然注意到魏军阵型中央微微凹陷,两翼骑兵却异常厚重。
“他们在诱敌。”
他低声道,“中军薄弱是假象,若我军出城迎击,必遭两翼合围。”
萧元启眉梢微挑:“继续。”
陆昭快速翻阅帛书,指着一处阵图道:“《山河阵图》有载,此乃‘饿虎扑食’之阵,可设伏兵于瓮城,待其先锋入彀,再以火攻断其后路。”
萧元启沉默片刻,突然冷笑:“好,便依你之计。”
他转身喝令:“传令!
开瓮城闸门,备火油!”
陆昭心头一沉。
他知道,自己的命,如今和这座孤城绑在了一起
最新评论